第七届桂客年会花絮:桂客年会上的那些情怀和金句有多美?
桂客导语
第七届桂客年会已经圆满结束,来自全国的法学名家、律界大咖和青年才俊的精彩发言,已经呈现在了各位面前。
台前固然精彩,但幕后也不遑多让。身为桂客年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视角必然不同于参会嘉宾。那么,幕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参与筹办桂客年会各位小伙伴眼中的“秘密”吧!
桂客年会上的那些情怀和金句有多美?
2022桂客年会在律界大佬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年会上的那些金句频出,彰显了浓浓的法治情怀和法律人的自信担当,也诠释了“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的时代内涵,激励着新一辈律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扛起新时代律师使命与担当。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22桂客年会上的那些情怀与金句吧!
张兵:我们在做好法律服务的同时,也期望对中国律师业、对律师群体同呼吸、共命运的问题更加关注,更要做好年轻律师成长的引路人,把中国律师的情怀传承下去、把法治事业发扬开来。
陈凯:我想一个好律师不仅仅是服务于纠纷的需要,更服务于预防纠纷的需要;不仅仅服务于企业的需要,更服务于人民的需要;不仅仅服务于有钱人的需要,还要服务于大众的需要。
张烜墚:律师这个行业,不论是在办案上,还是在发展上,都“不得麻木”。
罗翔:任何一个案件其实都是一个课题,或者都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研究一个案件:法律沿革、司法解释、权威判例、学术观点。
罗翔:愿我们每一位法律人都有这样的勇气——不悲伤、不犹豫、不彷徨。
罗翔:愿每一位法律人都能在心中拥有正义的源泉。我们虽然都只是一滴水,但愿这滴水永不干涸,因为源源不断的滴水之力必将传世。
朱树英:超前预防纠纷的法律服务才是真正的法律服务。
李大进:做一个奋不顾身的法律人非常非常重要,做一个精益求精的好律师非常非常重要。
徐家力:要努力地在事业上争取,但别忘了,幸福指数有很多,律师职业只是你追求人生幸福、人生完美的一个手段而已。
许身健:活着,道法自然。
王波:我希望律师朋友做正确的选择题,答对了,人生就得高分。因为相信,所以我们看见;因为看见,所以我们践行。
王立华:中国律师业像中国法治进程一样,它的明天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张丽霞:适合就是最好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亦或是你职业的选择。
张国栋:能否行稳致远,是我们每一位后辈律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钟文:要永远考虑成就客户。
齐梓伊:我是桂客年会亲生的主持人。
李奋飞:我主张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一编当中确定单位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把企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加以确立,把它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加以剥离,还要把我们过去与单位犯罪处理有关的程序固定下来,解决企业作为犯罪诉讼主体、犯罪主体等的特殊性。
王凤梅:借事修人。
华晓军:对于一体化律师事务所来说,可以用其他处于增长期的业务领域收入来填补处于逆经济周期业务领域的缺口。
梅向荣: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去面对未来呢?那就是慎独不孤、众行才远。
王丹:律所在乌卡时代怎么面临不确定?就是把“人和”做到极致的一体化管理,即底线管理。
田庭峰:现阶段主要目标:有质量的生活,提供有品质的法律服务,让所里律师过上有品位的生活。
宋晓江:未来,律师更多地要转变一个概念,要真正根植在中国大地、走入群众之中,把周边群众、企业、各类民众服务好,扩大律师在整个大众心目中的影响力。
孙在辰:活在当下,当下就是未来,当下就是历史。
付希业:必须像那些狮群一样,那些成年狮子只有在寒冬即将来临前把小狮子及时喂养起来,小狮子才能活下来,这个狮群才有战斗力。扶持一级合伙人,就是给他们案子合作;如果没有案子分给他,就告诉他获得案源的技能。
刘光超:希望我们这一辈律师能够对行业规律、行业伦理、行业共识做出贡献,这是我们也应该肩负的责任。
徐宗新:如果没有长生不老的领袖人物,那我们就制定长生不老的常态化制度。我觉得不管是谁当主任,一定要想办法,如何在自己退下来以后,让这个律所还是永葆活力。
霍子诗: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行业都有那么一批先知先行者。无论成功与否,他们都是那个时代、那个行业的引领者和弄潮儿。
罗巧:从律师到优秀律师,或者从律所到品牌律所,都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从律师到律所则是一次质变,个人认为这意味着有三层变化。一是身份转变;二是思维转变;三是身份转变和思维转变带来的人生观变化。
娄秋琴:前期去追求专业,最后突破专业。
常铮:亲身去做业务,是刑辩律师积累自己的一种经历,自己不去做业务、光看别人做,没办法积累自己。
徐莹:在不确定的当下,唯一能确定的事情是修炼自己的内功、加强自己的专业。
王珺:找准定位,坚持下去,不论是个人专业发展还律所发展,都是如此。
杨矿生:刑事辩护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干好的,需要各项技能,从客户接待,到关系处理,阅卷、会见、调查取证、法庭辩论,一系列整个流程都有基本的技能,如果这些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我想也搞不好刑事辩护。
杨矿生:刑事辩护需要传承,刑事辩护的明天需要我们年轻的刑辩律师。
钱列阳:专业化实际上要求刑事律师要走出去,不能局限于刑法的法条,而要走到相邻的银行、证券这些领域的法律法规、这些大量的非刑法的商法中去,再从商法走到常规业务中,然后去发现犯罪存在于哪个环节。我们需要有一个知识复合化的过程,不能局限于我是刑辩律师,只懂刑法、刑诉法,别的都不懂,而是一定要让自己有所突破。
钱列阳:律师行业要避免内卷,实际上是要扩张。思想上不要禁锢,法律不是法律人的法律,而是全社会的法律。就像厨师做饭,不是给参加厨艺比赛的人吃的,而是给那些不会做饭的人吃的。我们要主动把法律知识像送外卖一样,送到非法律专业里头去,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朱勇辉:建设好自己的法律服务品牌,共创中国律所百年老店。
肖怡:刑辩律师应该通古今、知中西、引潮流、看未来。
肖怡:作为刑辩律师不应该仅做有效的辩护,还应该让当事人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度,让司法在律师的手中变得有温度、有热量、有感情,让我们用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去陪伴当事人度过他们人生和家庭中这一段最灰暗的岁月,我想这样我们的辩护工作会更为出色。
周金才: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离开了专业特别是离开了团队是办不好的,要始终秉持着立体辩护的思维和理念。什么是立体辩护?一是时间维度,二是空间维度,第三是心理维度,第四是对象维度。
张旭华:青年律师三个能力:证据分析能力、法律解释能力、逻辑分析能力。
石宇辰:刑辩律师面对的每一个案件都是一场战役,我们的品牌是打出来的,干就完了。
施佰芝:让我们做桂客学院永远不毕业的同学。
刘思锐:国际律师事务所、外国律师事务所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和客户,而是中国律师和律所,为中国律师和律所打辅助和配合。
陈凯:如何让一个人非常有远见?远见三支柱:洞察力、判断力和觉察力。
栾珊:涉外律师一般不是自己在战斗,往往需要大量海外资源,包括其他的服务机构来协助客户解决一个问题。
李毅:去做自己能够把控的事情,并且把以前做对的事情坚持下去。
谢会生:困难到底是我们的一种心态还是一种状态?对于心态好的人,可能永远没有真正的困难,因为他的眼里是看不到困难的。
毕文强:法律人的明天或者律师行业的明天,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今天怎么生存”,而“今天怎么生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市场在哪里”,即增量市场在哪里。我们要思考如何增强我们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来找到增量市场。
梁强:律师为人处事能力、交际能力、给人感觉很亲切的能力非常重要;义不负良知,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刘一尘:这件事您可能知道,但是我还是得给您讲一下。
52句经典,或醍醐灌顶、或入脑入心、或热烈美好,句句胜读十年书!句句是法律界大佬、精英的肺腑之言与切身体会,更是新一代法律人必知必懂的人生感悟和经验总结。